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知网被罚5000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索骥合规”(ID:sjhg_66),索骥合规网授权发布。
继去年因涉嫌垄断被罚8760万后,知网再次被罚5000万。
今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知网(CNKI)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责令停止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并处人民币5000万元罚款。
近年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屡屡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知网此次被罚,再次对数字平台敲响了数据合规的警钟。
一、“个人信息保护”不合规,知网被罚
知网此次被罚,主要是因为“个人信息保护”层面的合规问题。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移送的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知网(CNKI)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实,知网(CNKI)主要运营主体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其运营的手机知网、知网阅读等14款App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未经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公开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规则、未提供账号注销功能、在用户注销账号后未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9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综合考虑知网(CNKI)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的性质、后果、持续时间,特别是网络安全审查情况等因素,对知网(CNKI)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责令停止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并处人民币5000万元罚款。
知网对此作出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将继续夯实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
这并不是知网第一次被罚。去年因高价垄断论文数据库,引发全网众怒,知网曾被罚8760万元。
据报道,2022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经查,知网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2014年以来,知网滥用该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
调查表明,知网实施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行为排除、限制了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竞争,侵害了用户合法权益,影响了相关市场创新发展和学术交流传播。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计8760万元。
二、数据合规,互联网平台刻不容缓
“个人信息保护”,是近几年互联网平台数据合规的核心议题。
我国是互联网应用大国,各类互联网平台众多,几乎覆盖了人们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平台或掌握了海量的公民个人数据,或在一个领域内掌握具有垄断性的用户信息。这些数据或信息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危害公民个人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比如滴滴就曾因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处罚。
去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而在国外,“个人信息保护”也是监管的重点。比如谷歌就曾在全球各地遭遇罚款的新闻。
2022年8月12日,因诱导用户提供隐私数据,被澳大利亚联邦法院罚款6000万美元;2022年9月14日,因为未经用户同意,投放定向广告,被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罚款5000万美元。
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禁止大数据杀熟”“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成为互联网平台数据合规的关键词。
对于此次知网被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将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依法管网,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为企业营造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重视“主动合规”,根据“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来规制日常商业实践,把“数据合规”渗透到业务经营的每一处环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索骥合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