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营销中,这些不合规现象要注意了!

2023-06-02
“索骥合规”梳理了历年618营销中存在的不合规问题,以此提醒消费者:营销有风险,购物需谨慎。平台不合规,花钱两行泪。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索骥合规”(ID:gh_2c7979aa193d),索骥合规网授权发布。

一年一度的618,是中国线上营销界的盛典之一,也是一众营销“不合规”现象的集中地。

平台跟平台卷,品牌跟品牌卷,作为三年疫情后的首个618,平台间的攻城略地已经开始上演。

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各大平台全力以赴“整出新活”,主播和品牌加大优惠力度营销,这中间,究竟有存在多少不合规现象?

618降至,“索骥合规”梳理了历年618营销中存在的不合规问题,以此提醒消费者:营销有风险,购物需谨慎。平台不合规,花钱两行泪。

广告不合规

(1)虚假宣传

电商平台上“夸大宣传”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为了达到推销其商品的目的,在商品宣传网页中刻意夸大、虚构商品的功效或性能,意在误导消费者。

该种情形下主要是通过对商品价格、质量、尺寸、功效等参数的虚假描述,令消费者产生误解,有很多网友在商品评论区反映,收到商品以后,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看着心动,买了心痛”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声。

比如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某品牌千岛酱”,在网站页面详情中宣传“是否为有机食品:是”等内容,但实际食品从未取得过有机认证证书;“某品牌植脂淡奶”在网站页面详情中宣传“是否含糖:无糖”等内容,但实际食品并非是无糖食品。

(2)“傍名牌”

电商平台充斥着“傍名牌”现象,特别是白酒、衣帽服饰、母婴等种类成为不良商家趋之若鹜的领域。

电商平台“傍大牌”现象主要表现为:商品包装与知名品牌的设计极为相似,如颜色搭配、字体类别等;商标名称与知名品牌仅有个别字母之差,此类多见于仿冒外国知名品牌;在大品牌商标名称后增加后缀分类,使消费者误以为是同款、同系列产品。

原以为买得是蓝月亮,收到货却发现是“蓝月壳”,康师傅和“康帅傅”之间大战,脉动和“脉劫”傻傻分不清楚。这种“傍大牌”的现象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在618营销中频频出现。

销售不合规

不少商品通过直播方式促销,监测发现,有少数主播在直播时主观蓄意通过虚假促销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以达到提升交易量的目的,例如宣传“618限时限量促销活动、活动即将结束、即将恢复原价”等。

“打闷包”也是最常见的违法违规促销手段之一。有不少电商品牌经营者因没有明示促销内容而被查处。

在这个网络时代,促销活动的范围已经突破了单纯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限制,特别是大促在即之时,流量、关注度、点击率同样成为了商家必争的重要数据。

这就导致618营销中,不少商家为了流量和关注度,用上一些夸张、虚假的促销方式。

知识产权不合规

在电商节日里,对大牌商品的盗版最为严重,盗版商户几乎无处不在,一部分厂家甚至更像是大牌厂商的影子。

以最为知名的“莆田鞋”产业为例,在淘宝上大部分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贩卖品牌运动鞋的商贩,都在简介中强调了自己“原厂生产”的身份,毫不掩饰以次充好的盗版贩售。

这种名为“正品”的代工厂生产“次级产品”,却刚好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往往需要正品的外在观感,却又不愿承担正品的价格。但是当我们脱离市民视角,用更为广阔的版权视野来审视它的时候,其对于原创生态的破坏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

比如莆田鞋”产业中产业链条最为完善甚至可以说是“百厂竞争”的鞋型“Yeezy350”上来,这款曾经引起全网热捧的系列鞋款在淘宝拥有低至199高至五位数的价格区间,其中正好掺杂了诸多成分不同的“水货”。

价格不合规

大促期间商家“先涨价再促销”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虚假促销手段,而被消费者所诟病。然而产品价格涨跌属正常的市场波动,价格波动违规即商家在促销时,应当明确打折前的原始价格,如果没有明确的话,打折的基础应当以该商品7日内最低成交价为准。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消费者于2020年5月30日在该平台投诉,称美的空调旗舰店利用“618”活动变相涨价。该名消费者表示,在售的美的KFR-35GW/WXDN8A1型号空调5月份的到手价是2069元,6月1日利用“618”活动疯狂涨价至2569元,后再进行减300元的优惠,最后6月1日的到手价变为2269元。同时,他还曾找商家理论,询问商家为何涨价,但商家态度很强硬,表示“不议价了”!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因此,在促销时,如果商家没有明确打折时的基准价格,虚构原价或虚假优惠折价可能会面临三倍赔偿责任。

电商平台商家“控评”不合规

电商平台上商家“控评”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购物过程中,过往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是潜在消费者的重要参考。这也让商家打起了控制评价的主意。

电商平台上刷好评的现象并不稀奇,而在某些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家给商品设定的评价标签里压根就没设有“中评”、“差评”等,评价栏里全部是“好评”,这让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此外,除了在评价页评价标签设置不全面,更有商家用改差评、删差评的方式维护信誉,以利诱、短信骚扰等办法要求消费者删除或修改“差评”。

这些常见的“套路”容易误导消费者,甚至可能会使消费者进入商家设好的“消费陷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网络购物的良好生态。

618各大平台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不合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对线上平台的监管存在盲区。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得法律法律条文,但是电商平台以燎原之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已经由综合市场化向精细化转变,各个领域的平台层出不穷,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与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监管的难度日益加大。

目前,监管覆盖面不够,职能界限不清等问题突出,例如对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药品、医用器械、保健品等,由于工商和食药监互相推矮,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最终导致市场混乱,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在监管方式方法上,目前政府职能部门依然采取抽样、巡查的方式进行监管,显然难以应对电子商务平台海量的快捷的交易。应根据电商行业的特殊性,采取高科技手段,以达到合法有效监管的目的。

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发展东风,势必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正因如此,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面临上述监管和治理的问题。

电子商务平台积极解决平台运营中出现各类乱象的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觉,辨别营销中的不合规现象,安全购物,快乐过节。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下一篇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息息相关的,这个产业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