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枪决”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2023-06-01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息息相关的,这个产业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索骥合规”(ID:gh_2c7979aa193d),索骥合规网授权发布。

“强制枪毙”短信冲上热搜,让“短信诈骗”这种落后的诈骗方式,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被淘汰。但曾经红极一时的“短信诈骗”却能死灰复燃,是因为新的商机又出现了?

对于这种“强制枪毙”短信,警方表示,“可能是骗子在筛选潜在受害者”;但从“索骥合规”长期的观察来看,这种诈骗短信背后涉及的灰色产业链,远远比“筛选受害者”可怕。

一、诈骗短信的产业链

短信诈骗的路径是:上游负责提供资料,中游负责技术服务,下游实施诈骗,最后收网、洗钱。

这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下来,最中心的环节是收到短信,然后收到短信的人,按照短信提示打开链接完成操作。

比如最近的“枪决通知”诈骗短信。

最近,有不少网友收到了这样“强制枪决”诈骗短信,该消息迅速冲上热搜第一,引发全网围观与热议。之所以这条诈骗短信引发大范围的热议,是因为这条诈骗短信内容非常离谱,而如此离谱的短信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

640?wx_fmt=jpeg

有网友调侃道“社会发展这么快,枪决都能上门服务了”,还有网友表示,这诈骗得是我的快乐么?

互联网的记忆回到前几年。“枪决通知”已经不算离谱了,“秦始皇复活”才是骗子的巅峰之作。

前几年,“秦始皇”复活的短信也令人大跌眼镜。“我是秦始皇,我其实没有死,给我打钱,我解封后收你当干儿子,君无戏言”。

640?wx_fmt=png

用看似搞笑的信息进行筛选,但总有人相信是真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眼看出来这是诈骗短信,那你就不是骗子的目标人群,而如果你连这么明显的诈骗短信都识别不出来,那后续的骗局对你来说会更合理、正常。

此前,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条诈骗短信的发送成本仅有几分钱。按照5分钱一条短信的价格计算,发送10万条短信的价格也不过5000元,但凡这10万人中有一人上当,就能立刻“回本”。

那么,如此大量的收件人,骗子们都是如何获取的?对我们来说,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

二、信息保护需共同协力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息息相关的,这个产业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

1.快递

网购的流行在方便快捷的同时,私人信息也随之向卖家公开,而个人信息在这个环节中也会出现泄露的现象。每份快递单,都有其单独的编号,单据上面顾客需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包括发件人及收件人的地址、姓名、手机号码。

而很多用户将包装上个人信息处理成不可识别方式之后才将其丢弃,但依然接到推销电话等骚扰,这就说明在你收到包裹之前,你的个人信息就已经被泄露。

在网购货物寄出快递的同时,信息就已经被摆上了专门的网上货架,客户的地址、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一览无余,只要快递单信息进入电脑,一些员工团体就可以将其获取,并将其售卖,导致大量客户个人信息从快递公司卖出,可以说快递信息泄露是我们的信息泄露的主要方式。

2.黑客窃取

一些病毒和插件,能够轻松的将用户信息窃取,黑客也是造成信息泄露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黑客能够轻松进入一些数据中心,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资料。

信息的泄露不仅有黑客的身影,更多的内部人为牟利而泄露。据工信部《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的主要起草人高炽扬所言,“近八成的个人信息泄露源自信息所有者的内部作案”。犹如人们时常感觉到的,买完房后各种装修公司电话就分沓而来,去银行办个什么业务,各种来路的理财短信不断出现。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公众心目中,泄露个人信息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电信机构( 76%) 、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 47%) 以及各类中介机构( 41. 9%)。

3.旅馆住宿

出门在外不得不住宿的时候,酒店的工作人员会要求查看身份证以及在电脑上登记各种信息,信息“上了”电脑,能保证其安全吗?

2018年8月份,华住酒店集团被爆旗下汉庭、桔子、全季等酒店开房信息遭泄露售卖。爆料称,数据泄露范围包括:官网注册资料约1.23亿条记录,入住登记身份信息约1.3亿条,酒店开房记录约2.4亿条。泄露的内容涉及大量隐私信息,总计近5亿条,全部信息的打包价为8比特币,或者520门罗币(约合人民币38万元)。

卖家称以上数据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14日。售卖信息具体包括三大部分:一、官网注册资料:姓名、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登录密码等,共53G,约1.23亿条记录。二、入住登记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生日、内部ID号,共22.3G,约1.3亿条。三、酒店开房记录:内部ID号、同房间关联号、姓名、卡号、手机号、邮箱、入住时间、离开时间、酒店ID号、房间号、消费金额等,共66.2G,约2.4亿条。

4.用户个人

有些粗心大意的网购达人,常把快递的邮件包装随手丢弃,上面的个人姓名、地址、电话也随之泄露,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此外,还有一些商家促销返利,在街头或者商场门口进行扫码、个人信息填写来获取奖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

通过各种方式,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可能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遭受侵害,轻则频繁被“精准”骚扰,收到大量垃圾短信,重则可能个人名誉权受损,身份被冒用,钱款不翼而飞,甚至危及到的生命安全。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近日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盘点》,显示在2023年一季度,该中心共受理了5万件垃圾短信投诉,环比下降0.7%。其中商业营销类占比77.7%,另有22.3%涉嫌违法。

随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立法的落实,个人信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是随着诈骗工具的迭代更新,数据合规面临着更多挑战。

手机App的监管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工信、市场监管、公安、文化、网安等有关部门协同共治、动态监管。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和登记备案,二是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产业链,三是严密关注市场App发展态势,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

同时,设立投诉渠道和维权渠道,通过便利的投诉、举报、反馈和处理渠道机制建设,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行动中来,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愿。

只有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协力,才能最大权益的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侵犯,为“网络猎人”筑起厚墙。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下一篇

催收这个古老的行业,历久弥新,焕发生机,核心是因为:需求旺盛,“老赖”太多了。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