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存在哪些“数字合规”问题?

2023-06-09
数字合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成年人保护是其中一个环节,需要来自互联网平台、监管部门、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索骥合规”(ID:gh_2c7979aa193d),索骥合规网授权发布。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中有1/3是未成年人。

在英国、加拿大、捷克和以色列,12—14岁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超过了95%,欧盟国家儿童的互联网使用比例大多高于65%;在我国,19岁以下的网民人数达到1.7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首次“触网”行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相关统计显示,英国5—6岁的儿童中超过一半可以上网,韩国儿童获得第一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为8岁,我国10岁以下网民约为2300万人,其中超过56%的儿童在5岁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

在用户数量上升和年龄下降的双重因素下,未成年人网络违法犯罪数量也呈上升态势。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人数由1127人上升至3225人,年均上升8.9%。

网络平台上,一不小心就让未成年人沉迷的事情太多了,游戏、社交、直播等成年人都难拒绝的娱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其中。

比如2019年,Soul曾因在经营期间,对年龄限制、“软色情”内容等方面存在监管不严,处理不及时等现象,未限制未成年人访问APP上的某些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不足,被暂停所有应用商店下载三个月。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上网成为一个核心议题。这其中,未成年实名制,是保护其安全上网的第一道关卡。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数字平台的监管日趋严格,但各种游戏平台,“探探”“他趣”等社交平台,网络直播平台,还存在未成年人不实名的现象。

1.游戏平台:未成年人轻松租买账号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后,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每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服务。

640?wx_fmt=png

但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租游戏号的产业开始蠢蠢欲动,这些商家用“无时间限制”等广告语吸引未成年玩家,只要付款,就能获得成人实名认证的网游账号,使用时段、在线时长、充值金额将不再受到防沉迷系统限制。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游戏账号”,即有数千条信息,“租号”“账号转移”“代练”“金币”充斥其中,销量最高一家售出量过万。每个网络店铺商品描述有一栏使用说明:据文化部规定,购买网游类商品,必须年满18周岁。但整个购买过程中,商家也没有核实购买者的真实年龄。

游戏平台也只是在游戏登录时验证了账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没有验证游戏账号和使用者身份之间的关联,实测发现,在某购物平台输入“手游租号”等关键词便可以轻松查找到大量的租号平台。租号时间往往以小时计价,在一些店铺,每小时的最低价格甚至不足1元,而收集度和段位都相当高的“高端账号”也仅在10元上下。登录过程也十分简便,甚至遇到人脸识别系统店家还负责“售后”。

2.社交APP:未成年注册登录,“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在手机软件下载商城中,大部分网络交友软件在下载时都会标注适合年龄“17岁+”,但这一规定也只是“说说而已”。“探探”“他趣”“Soul”等多款知名社交类App注册都不需要实名认证,平台甚至向青少年推送性用品。而且还有初中生在平台发帖求交往,App直接变成了未成年人“相亲角”。

即使有一些社交软件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这一功能并不能有效筛选出使用账号的未成年人。打开某交友软件的青少年模式发现,这里只有一些图片,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更多的社交软件没有设置青少年模式,而且大多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交友软件时,都会背着父母,并在网上刻意隐瞒自己的“未成年身份”。

640?wx_fmt=png

北京市三中院及辖区法院曾发布调研称,2020年至2022年2月间,在借助网络社交软件对网友实施强奸犯罪案件中,未满14周岁的被害人占比25%,多为线上认识、线下见面。

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均呈低龄化趋势。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养成阶段,不能完全认清社交软件中暗藏的风险,防范性、警惕性较弱,且自控能力差,容易陷进平台与资本的圈套。

3.直播:未成年人从事主播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640?wx_fmt=png

网络直播平台对未成年人申请注册,以及直播内容不加以审核,其商业目的十分明显,一是可以吸引大批未成年用户,二是可以用禁忌内容加以炒作,吸引成年人的眼球。

2017年12月,美拍直播平台被爆出有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脱衣、露体直播;2018年7月,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接用户举报,有人利用群组直播性侵少女并以此牟利。未成年人去当网络主播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去直播,他的粉丝在直播过程中,同龄人彼此之间的互动、模仿、攀比以及直播界流行的打赏规则,都有可能在双方的心灵与成长过程中留下难以估量的潜在影响。

中国对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安全问题一直十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法律文件,均对未成年人网络实名制提出了要求,为何“有法不依”的情况仍出现?

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平台以利益为先,认为未成年人能够“撬动”一定的利益,对“未成年人涌入”“低俗内容多”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网络“事故”。

部分平台只注重利益,未能严格把关,甚至有意放松身份审核管理,让实名认证流于形式等,导致未成年人可以轻易登录平台,另一方面,虽然平台有严格的未成年人账号实名制度,但依旧存在第三方平台出售账号、利用家长信息登录平台等问题。

Soul曾表示了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难点:“我们目前无法在每种情况下核实我们用户的年龄。我们在此方面持续的监管合规努力未必能够成功且可能成本高昂,因为其可能会转移大量的管理层时间及财务资源。”

数字合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成年人保护是其中一个环节,需要来自互联网平台、监管部门、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虚拟空间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大,届时将会对未成年保护提出更多要求。“未成年保护”的数字合规,将成为一个更长期、挑战更大的议题。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下一篇

评级机构要成为市场真正的守门人,不仅仅靠着评级机构提高合规从业意识,更要提高违规的成本,才能推动评级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迈上新台阶。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