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瘦的代价:44亿减肥产业,一半不合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索骥合规”(ID:gh_2c7979aa193d),索骥合规网授权发布。
据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2.26亿人,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突破2.65亿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自我感觉超重的受访网民,超九成表示愿意为瘦身付费,其中近六成愿意付费超1000元。
算下来,至少有2亿人愿意为减肥花钱。
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6-2021年,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30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44亿元。
都2023年了,还有人相信花钱就能瘦吗?“2亿人的市场,44亿的市场规模”,每一个数字都写着:相信。
减肥,与其说是一个行动,不如说是一个信仰。这个信仰,支撑着数十亿规模的不合规减肥产业。
一、“不合规”减肥药盛行
减肥产业不合规现象,是和不合理减肥需求相伴相生的。
夏天来了,大部分人开始了减肥之路,广告铺天盖地得都是“一个月十斤保你躺着瘦”,“一针就掉称”,“一刀腿就瘦”这样看起来就吸引人的字眼,一旦你相信并且买单了,那可能轻则就会恶心呕吐几天,重则失去生命。
我国目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主要方法为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代谢性手术治疗三种。其中药物减重效果优于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比较减肥手术受众更广,是大势所趋。
减肥药物热销的同时,市场内仍存在大量不合格、不合规,甚至是三无产品,“索骥合规”来扒一扒。
(1)压片糖果
宣称“一颗就见效,任何体质包瘦“的压片糖果最近很是受到减肥人群的追捧,众多压片糖果主要原料是食糖(或粉剂糖浆、甜味剂),其他成分都算是辅料。然而,一些商家把辅料的功效进行突出宣传,给消费者造成压片糖果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的假象。在减肥领域,有家名叫nvs瘦身”店铺月销量900+其压片糖果宣称具有控制食欲、加强版瘦身功能。然而,店铺内却没有任何产品质检、测试说明的内容。
在2021年,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铁拳”行动中,安徽省铜陵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了在网红“减肥糖果”里,添加了违禁药,西布曲明这起抖音直播带货案件。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专家张石革说:“西布曲明曾被用作减肥药,其可抑制食欲中枢,促使人体的胃部饱胀感增强,食欲下降,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但西布曲明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致脑中风甚至死亡,已被禁用。”
在电商平台上,这样打“擦边球”的减肥产品不在少数。他们自称产品具有各种功效比比皆是,也引发众多消费者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关键词“减肥药”搜索,显示出1000多条相关信息,投诉内容多为产品虚假宣传、商家卖假药,甚至吃进了医院。
而且关于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的案例比比皆是:土耳其1名36岁男性服用西布曲明大约6个月后患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澳大利亚1名40岁女性服用西布曲明25天后出现心悸并晕厥。香港1名37岁女性服用含有西布曲明的非处方减肥中药,3天后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几天后发生心肌梗死。
(2)司美格鲁肽
中国仅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它起始剂量为0.25mg每周一次,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每周剂量不推荐超过1mg,并未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肥胖的治疗。随后,不法分子便盯上了这一“商机”,没有资质的小厂开始大肆生产含有“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注射剂,开始了制假售假。
2023年3月诸暨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大队成功侦破全国首例非法研发、生产、销售治疗2型糖尿病核心成分“司美格鲁肽”案件。初步查明,此类三无假药产品通过各级代理流入到全国二十多个省份,销售金额超过亿元。查获涉案“轻盈素”产品700余份。后挖出其上线是一家位于华南地区的化妆品厂。企查查平台显示,这家化妆品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50万元,注册地址在一个郊区的村镇上,人员规模少于50人,主营范围仅仅是: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批发,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化妆品制造,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监控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除外),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清洁用品批发。
其用某化妆品公司之名生产和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轻盈素”减肥针,查获“轻盈素”产品16000余瓶,机器设备20余台,价值近百万元。他们将粉末状的“司美格鲁肽”加入甘露醇溶解,然后再冻干,可以分装成400份,每份2毫升冻干粉加2毫升蒸馏水,用化妆品的名义卖给美容院和代理商。
除了生产,司美格鲁肽的销售也存在很多不合规的地方。
虽然医院不开司美格鲁肽的药方,互联网平台却可以轻松购药,只是价格比医院贵1-2倍。成为了司美格鲁肽滥用的疏漏之地,在某互联网售药平台上,只要提出购买需求,系统就会匹配一位内分泌科医生迅速开出处方,以“未患糖尿病,用药目的为减重”的诉求询问了几家第三方药店。其中一家药店在询问了记者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后,用时不到五秒即开出一张电子处方。上面隐去了姓名、年龄、开方日期等信息,处方内容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34mg/ml*1.5ml*1支x1瓶。
司美格鲁肽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注射部位反应,如注射部位皮疹、红斑,还可导致肝肾损害,甚至诱发甲状腺C细胞肿瘤。
(3)催吐“仙女管”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双十一”期间,灰色产业“仙女管”(“催吐管”)依旧能在电商平台顺利下单,普通的 PVC 管贴上“催吐”后身价暴增。
催吐可致酸性胃液反流,轻则导致恶心、反胃,重则胃肠道“翻江倒海”,滋味当然不好受。此外,一根管子通过咽喉,甚至直达食道、胃部,还容易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消化道、胰腺等部位,会由此带来极度不适感和致病风险。不仅如此,催吐减肥也隐藏着更多重大危害,比如可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催吐管”也不是合法的医疗“耗材”。这样的“产品”,本就不该出现在市场上。从使用暗语、代称来推销“催吐管”来看,销售商对自己的行为非法,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敢于铤而走险,无非是因为这个灰色市场利益巨大。
二、减肥产业合规之路很长
除了减肥药,医美瘦身也是减肥产业不合规现象聚集地。
2018-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约为2274亿元,较2020年增长15.10%。据更美APP发布的《更美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仍将维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16%,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643亿元。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医美行业快速扩张的背后,医疗事故高频发生。
《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数据显示:医美行业的非法执业者数量是合规执业者的 9 倍,相当于每 10 个整形医生中,有 9 个都是不合格的,黑诊所数量超 60000 家,是正规诊所的 6 倍。
而在医美市场,“医美瘦身”是重灾区之一。
当有减肥需求的人询问机构抽脂手术风险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抽脂是个小手术,完全不用担心,可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官方期刊 PRS 的数据显示:即便是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抽脂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仍旧有 5% ,且5000 人中就会有1人因抽脂而死,BMI 超过 35 的人,全身大范围抽脂,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会更高。
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性疾病、脂肪栓塞、肺水肿、利多卡因中毒和腹腔内脏病变等。
需求产生消费,消费者有瘦身需求,商家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逻辑,无可厚非。但这个解决办法危害到消费者,就需要审视一下合规问题了。
减肥产业之所以合规乱象频出,主要还是监管太难。
(1) 减肥产业入行门槛低,缺少正规厂家生产,缺乏正规的生产流程和检验,不少“网红”产品质量堪忧。究其原因,在于监管不是很到位,处罚力度较轻,让一些减肥药生产商和销售商有机可乘。
(2) 平台作为用户的防火墙,无论淘宝还是短视频平台,只顾加速商业化进程,忽视了对自身内容的监管,给灰色产业以生存空间。
(3) 电商渠道对于处方药的销售,没有严格遵循严谨开方审方的基本原则,导致一些减肥产品没有被审核就上架流通。
(4) 医美塑形行业,水货假货设备针剂充斥横行,非法机构泛滥,九成医生无资质,培训即上岗现象频频发生。这是医美行业的难题,目前也是监管的难点。
可以看出,想要对减肥产业进行严格监管,涉及到厂家、电商平台、医美机构各个环节,甚至很多微商是个人经营,难以深入监管。44亿的减肥产业,合规之路可能还有很长。
所以在这个夏天,先提醒一下减肥人士:如果你很健康,那你就很美